1991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苏联时,特地来到了“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在一位海军中将的陪同下,他登上“阿芙乐尔”号巡洋舰。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舰的一声炮响,唤醒了全世界亿万劳动群众。
然而此时,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挫折和考验。几个月后,苏联解体,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不复存在。
而在中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受命于危难之际,稳掌航船,破浪前行,把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带入了二十一世纪,使社会主义中国展现出光明的前途。
世纪之交,回顾这段历程,江泽民用七个字概括了自己的感受——“事非经过不知难”!
1989年6月,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选举江泽民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对中央领导层进行了人事调整。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江泽民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的同期声】
这次中央领导机构作了一些人事的调整,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和基本政策没有变,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我要十分明确地讲两句话:一句是坚定不移,毫不动摇;一句是全面执行,一以贯之。
中央的态度十分明确,但局势却不容乐观。
国内的政治风波平息了,对立势力仍在伺机而动,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冲击,人心需要重新凝聚。
面对复杂的局势,中央领导集体根据邓小平的建议,冷静观察,沉着应付。江泽民引用毛泽东的一句诗来表达此时的心情:“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上任一个月后,江泽民意味深长地说,中南海周围有堵红色的墙,但无论如何不要让这堵红墙把我们同广大群众隔绝。
江泽民先后到延安、遵义、井冈山参观考察,到焦裕禄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和铁人王进喜的家乡参观考察。他反复强调,要发扬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江泽民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提出一系列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上任之初,江泽民就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工作。1990年7月到9月,江泽民先后到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考察,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
中央先后通过《关于近期做几件群众关心的事的决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加强党的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集中力量查办一批大案要案,狠刹不正之风,党的作风、党的形象进一步好转。
与此同时,党中央把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很快就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关心的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得到初步整顿。
1989年,国家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建立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老百姓的“菜篮子”成了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
国家增加农业投入,调整种植结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农业生产扭转了此前的徘徊局面。1989年底,中国粮食生产超过8000亿斤。
改革开放的脚步在治理整顿中继续迈进。
1990年4月18日,中央宣布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
浦东开发开放短短5年后,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就翻了一番,等于再造了一个上海。
今天的浦东,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金融、商贸和高科技园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1990年10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1993年5月,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成立,在全国率先推出农产品期货交易,中国期货市场开始试点。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浦江饭店举行了开业典礼。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半年后,深圳证券交易所也正式开业。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形成。
1990年9月,中国成功地举办了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在这次体育盛会上,中国体育健儿夺取了183枚金牌,高居各参赛代表团之首。
在国内改革开放持续推进的同时,国际环境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些西方国家发现,制裁中国,并不能使中国屈服;遏制中国,反而失去了巨大的商机。于是,这些国家纷纷开始取消所谓的对华“制裁”。
到1992年,中国已同154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贸易、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重新赢得了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和机遇。
1992年,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这年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澄清了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中央决定抓住机遇,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这年6月,长江沿岸的10个中心城市全部对外开放。此后,其他17个内陆省会城市以及一些内陆边境城市也相继对外开放。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开放大格局开始形成。
正是在1992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酝酿着重大突破。
这年6月9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作报告。在讲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问题时,江泽民说,“我个人的看法,比较倾向于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全场响起的热烈掌声表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始在全党形成共识。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强调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全党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在这次大会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得到郑重确认。
【江泽民党的十四大报告同期声】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模式,是关系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要求我们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伟大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词汇,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特殊智慧,展示了中国人民非凡的创造力。
【郑新立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我们的一个重大的创新就在于,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在一起。通过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发展证明,基本经济制度和市场经济不仅能够结合,而且结合的非常好。
1994年12月,江泽民在天津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构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各个领域的改革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中央出台一系列措施,大力推进财政、税收、金融、计划、投资、流通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有企业是领航中国经济的旗舰。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
1993年,中央提出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公司法》,为国有企业公司化改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1995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工作全面铺开。
这一年,江泽民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国有大中型企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被称为新中国国有企业的长子,也是江泽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这里,江泽民仔细了解企业改革的情况和困难,鼓励工人们团结一致,同舟共济,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国有企业的职工们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下岗”、“再就业”这些给他们带来人生转型的词汇,开始频繁地出现。
党和政府大力推进再就业工程,大批下岗职工通过自主创业,开始续写人生的辉煌。同时,不断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出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使下岗职工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在深化国企改革中,宝钢等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为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由于旧的调控机制逐渐失效,新的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完善,全国出现了经济过热的现象,不少地方盲目扩张投资、竞相攀比速度,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为此,党中央果断作出了加强宏观调控的决策。
1993年,江泽民先后在西安、大连、广州等地主持召开部分地区经济工作座谈会,要求抓住有利时机,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进行有效的驾驭,努力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这年6月24日,中央下发《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以整顿金融秩序为重点,提出了16条措施,宏观调控全面展开。
1995年9月,江泽民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十二个方面的重大关系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标,稳定是前提,体现了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经过三年努力,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
从1994年开始,投资逐步回落,金融趋向稳定,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到1996年,通货膨胀率从最高时的24%降到了8%,与此同时,从1993年到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
【刘国光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
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了宏观调控,适时地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样既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趋势,同时,又保证了经济的适度增长。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中采取的措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
就在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的时候,1996年2月8日,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了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从1994年12月开始,有关法律知识的讲座,在中南海已经进行了三次。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年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果,表明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在法治的天空下,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梨树县平安村村委会直选同期声】
我希望村民看我宋德吉担任平安村主任还可以,就在投选中投我一票。
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梨树县平安村在村委会直接选举中创造的“海选”经验,很快就在全国推广,而“海选”也成为中国农村村民自治的象征。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修订后通过,村民自治驶上快车道。
在城市,社区居委会直选和社区居民自治,也成为中国基层民主建设一道令人瞩目的景观。
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过程中,党中央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采取了严厉打击走私、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军队、武警、政法机关不再经商办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维护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着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依法打击各种刑事犯罪,严肃查处惩治公职人员腐败行为,中国社会在活力、发展与安全之间不断实现着新的均衡。
与此同时,中国与国际社会在人权领域的合作、对话与交流也获得空前的发展。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党中央高度关注贫困问题,始终强调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以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作为奋斗目标。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在自然环境特别恶劣的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寒地带、西南喀斯特地区和半干旱、荒漠化地区,还有18个连片贫困地区。
1994年春,中央出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定在20世纪末最后7年内,基本解决全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此后,中央财政的大力支持,沿海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全国人民的慷慨捐助,使一大批贫困地区迅速改变了落后面貌。
世界屋脊之上的西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艰难的地方。如今,这里的面貌也正在发生着根本的改观。
1994年,历时七年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全面竣工。
这年7月,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快西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见》,确定了西藏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的62个建设项目。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极大地改善了西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1996年9月1日,对于生活在大别山区、井冈山等革命老区的人民而言,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条跨越九省市、全长2300多公里的京九铁路建成通车。
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京九铁路在选线时,充分考虑了一些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大别山区,修建了麻城至武汉的联络线,设了红安站。在江西,为了兼顾井冈山和瑞金两个老革命根据地的利益,铁路特地拐了个弯,两跨赣江。
到2000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3000万人,在二十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
在扶贫开发的征程中,以希望工程、春蕾计划、母亲工程、智力工程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公益事业蓬勃兴起,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济困的意识深入人心。
党的十四大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5年开始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到2000年,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不断迈出新的步伐。
1996年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专门讨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进一步提出了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和目标任务。次年1月,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
按照江泽民提出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人们精神面貌发生新的积极变化,为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氛围。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社会服务承诺制”、“百城万店无假货”、“十星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通过“五个一工程 ”的实施,推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
【王世明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之后的一段时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标志和突出亮点,就是形成了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主要目标,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为主要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格局。
张家港,江苏大地上的一座文明之城。这座城市创造了辉煌的发展成就——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从贫穷落后的县变成闻名遐迩的两个文明一起上的全国先进典型。
1995年5月13日,江泽民视察张家港时亲笔题词:“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张家港精神在全国叫响,成为许多地方竞相学习的榜样。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崭新的课题。
199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中央采取得力措施,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出版了《邓小平文选》,并把邓小平理论列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
中央特别重视从制度建设上解决党的建设全局性问题。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准则、条例,颁布了干部人事工作条例,完善了党的基层组织相关制度,建立了维护党员权利的保障制度。
中央加大了反腐败斗争的力度,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一批腐败分子受到了党纪国法的严惩。
【虞云耀中央党校原常务副校长】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真研究和解决党在自身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结合在一起,向前推进。
正当全国人民为实现跨世纪的目标而奋力前进的时候,1997年2月19日,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全国各族人民十分悲痛。联合国为这位老人降半旗致哀。百姓们自发前来送行,感谢他为国家和人民做出的卓越贡献。
世纪之交,中国能否继续沿着邓小平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旗帜鲜明地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作出了郑重回答。这次大会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写在了我们前进的旗帜上面。
【江泽民党的十五大报告同期声】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些理论上的突破和思想上的解放,为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1997年,中国发生的一幕历史性的瞬间,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6月30日晚10时,7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官兵到达驻港英军总部威尔士亲王军营。
【同期声】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你们可以下岗”,六个字,简短、平和。但这凝聚的是几代中国人长达百年的艰辛和奋斗,表达的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信心和力量。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这一天,举世瞩目,永载史册。被外国殖民者占领长达100多年的这颗东方明珠,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中华民族洗雪了百年耻辱。
1999年12月19日午夜,中葡两国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祖国统一大业又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性贡献。
【江泽民讲话同期声】
中国政府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取得的重大进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成功举行会谈。1995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发表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改革开放的中国大陆加强了同台湾的经济交流与合作,两岸往来日渐频繁,民间交流不断扩大。
1997年11月8日,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再次刻下一个醒目的标志。
下午3时,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倾入江心,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胜利实现大江截流。
【三峡截流现场同期声】
向江总书记、李鹏总理报告:十五点三十分,四十米龙口,经过六个半小时的战斗,已经胜利完成预定计划!请中央领导向全中国全世界宣布!
经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几代人无数次的构想和设计,中国人开始触摸到“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这个百年梦想。
就在这个梦想即将变成现实的时候,与时代同行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放飞新的理想和憧憬,去迎接一个崭新世纪的来临。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中国的未来描绘出了新的美好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