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帜》第九集:发展新篇

发布日期:2011-06-28 字号:[ ]


  2002年12月5日,胡锦涛率领新当选的中央书记处成员,冒雪来到了革命圣地西柏坡。

  1949年3月23日,当中共中央从这里出发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此去是“进京赶考”。

  53年后,胡锦涛来到这里,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考试中,经受住考验,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代表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宣誓。

  在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下,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党的十六大一闭幕,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就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央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发出《关于在全党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通知》,召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组织中央宣讲团,连续举办十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

  2002年12月3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从摩纳哥传来,中国上海赢得了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权。更加开放、更加奋进的中国将举办一次与世界广泛交流的盛会。

  经过50年调研论证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

  “神舟”四号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正当全党全国人民意气风发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的时候,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非典降临了。

  在疫情最严峻的紧要关头,胡锦涛来到了抗击非典的最前线,来到了人民群众中间。

  中国共产党人用自己的方式向全国和全世界传达信息:在伟大的中国人民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风险。

  肆虐的非典终于被击退了,中国人民又开始向着美好幸福生活前进。

  抗击非典斗争的胜利,充分显示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留给人们很多启示。

  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共产党人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实现更好的发展,历史地摆到中国共产党人面前。

  2003年7月,胡锦涛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沃土中萌生。

  这年8月底、9月初,胡锦涛来到江西考察。他强调,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新路子,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科学发展观被作为一项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式提出。【王伟光 中国社科院常务副院长】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根本上来说是我们党全面总结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结果。

  2004年3月,在中央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新阶段党和国家各项重大决策部署的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迈上科学发展之路。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16日晨,航天员杨利伟乘返回舱安全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把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和自己培养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胡锦涛在2006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同期声】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汹涌澎湃的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我们必须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奋起直追。

  在这次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召。大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描绘了中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壮美前景。

  在海滨度假胜地北戴河,每年盛夏都会迎来一批特殊客人。他们当中,既有著名院士专家,也有普通工人技师;既有优秀科技工作者和教师,也有“土专家”。

  这项中央组织的优秀人才休假活动,让各行各业的英才备感鼓舞。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2003年以来,中央召开两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和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一系列战略决策,培养和集聚了宏大人才队伍,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这是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人们坐着平稳、高速、安全的“和谐”号列车,半小时就能从北京到达天津。

  超级计算机,是高新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是目前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之一,峰值运算速度为每秒4700万亿次。在我国,超级计算机已经广泛运用于天气预报、大飞机研制、生物制药等领域。

  历史上的中国,地域发展很不平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加快了协调发展、共同发展的步伐。

  广袤西部,蕴藏着巨大的发展能量。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深刻地改变着西部的面貌。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标志性工程相继建成运营;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形成了带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峡库区国土治理及水污染治理、三江源保护等重点工程,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在西部大开发迎来第十个年头之际,中央先后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伴随着中央战略部署的实施,广袤的西部地区,呈现出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崭新局面。

  大庆油田公司、中国一汽集团公司、鞍本钢铁集团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开始大步前进。全面振兴的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正迎来一个发展的新的春天。

  今天的中部,正在全力实现崛起。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不断涌现,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圈加快形成,展现出发展的强大后劲。

  沿江沿海的东部也在努力率先发展。天津滨海新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福建海西经济区、江苏沿海沿江新区……一个个经济繁荣、生态和谐、科技引领的新型战略区域带动东部发展得更好更快。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承诺和行动。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8年发出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2005年12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决定取消农业税,一个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两天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全面部署。

  取消农业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民群众自己的美好家园,亿万农民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为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河北灵寿县清廉村的农民王三妮亲手铸造了“告别田赋鼎”。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成为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到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中央财政拨款更是从2004年的2626亿元增加到今年的9884亿元。

  党中央的一系列惠农政策,激发起亿万农民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巨大热情。

  山高、地贫、人穷,是20多年前人们对贵州毕节的印象。1988年,国家批准建立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20多年来,毕节试验区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口控制取得明显效果,呈现出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

  毕节人20多年的试验,就是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缩影。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越来越成为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这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建设现场。

  这里是被誉为世界顶级港口的上海洋山深水港。

  这里是世界最大的围海吹填陆域形成工程——“科学发展示范区”曹妃甸。

  承担这些世界顶级工程建设任务的,是中国中铁、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

  2003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活力。中央企业资产总量从2002年的7.13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底的23.9万亿元;营业收入从3.36万亿元增加到14.9万亿元。一批能够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新型国有企业不断涌现,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力量。

  与此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一半,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200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云集人民大会堂,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胡锦涛讲话同期声】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

  这是对国家根本大法无上权威的重申,更是坚定不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庄严承诺。

  20多天后,十六届中央政治局进行首次集体学习,学习的内容依然是宪法。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信春鹰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经过30多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得以形成。我们用短短的时间走过了西方国家要几百年才走过的路程,为依法治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2003年12月10日,北京市区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投票日。上午9时许,胡锦涛冒着飞舞的雪花,来到中南海选区怀仁堂投票站,郑重地投下了自己的一票。

  申纪兰老人,见证了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7年不平凡的历程。

  1954年,被誉为中国农村争取“男女同工同酬”第一人的她,走进中南海怀仁堂,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此后的50多年里,每一次人大会议上,人们都能看见她积极参政议政的身影。

  有人说,她是“中国民主制度的见证者”。【申纪兰 第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当上人大代表以后,我自己就想,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人民当家做主的时候。我们的共产党解放了我自己,又取得了男女平等的地位,来得很不容易。

  在我国,已经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同时,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全国人大代表,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人大代表。他们来自于各地区、各阶层、各民族、各方面,正是这种广泛的代表性,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有优势。

  2002年岁末,京城一片银装素裹,但在胡锦涛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的现场却是春意盎然、暖意融融,洋溢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肝胆相照、亲密合作的感人气氛。

  近年来,中共中央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都邀请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召开民主协商会、座谈会,通报情况,听取意见;并先后颁发多个文件,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发挥作用创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巩固和发展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呈现出经济繁荣、政治安定、文化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喜人景象。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直接体现,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最有效、最广泛的实现途径。

  在城乡广阔天地里,亿万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亲身参与了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原则,我们党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文化,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十六大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成为了先进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

  从2004年起,中央开始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成效明显。

  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胡锦涛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针,推动着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全国道德模范人物的表彰,为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一个个新的楷模,也构筑起了一道道耀眼的精神风景。

  在井冈山、延安、韶山等革命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红色旅游逐年升温。传统教育与休闲方式得到了有机结合,实现了寓教于游、寓教于乐。

  2007年8月,《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始全面提速。

  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广播电视村村通、社区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断加大,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为文化建设领域落实以人为本、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步伐明显加快,文化战线日益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呈现出公益性文化事业、经营性文化产业两翼齐飞的繁荣景象。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和国家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2005年,辽宁省启动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短短5年时间,累计改造棚户区1775万平方米,建设2685万平方米的回迁楼。45万个家庭、155万多人告别低矮脏乱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就在这一年,全国开展了全面的棚户区改造工程。

  2009年,全国开始实施大规模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重庆市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规模相当于一个200万人口城市的住房量。现在,第一批公租房已经开始入住。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设,从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安居房到公共租赁房、限价房,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日益完善,城乡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人们的住房水平不断提高。

  从2003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推行。随着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发布,新一轮医改正式启动。这是维护十几亿人民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这次医改确立了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让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公共卫生是关系人民大众健康的社会公共事业。研究表明,在预防上花1元钱,可节约医疗费10元以上。北京市重视疾病预防工作,全面诊断,早期预防,把卫生关口前移。

  东杏园村地处延庆,这已经是这个村的适龄妇女第三次参加两癌筛查了。【李利明 东杏园村妇联主任】

  经过我们一年年的努力,我们村参加两癌筛查的人数今年已达到98%,这说明我们村妇女的健康意识在提高。希望明年能达到100%吧。

  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医改实施以来,全国已有超过12.6亿人参加基本医保,全民医保的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广大基层群众日益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

  马彦文是宁夏南部山区固原市彭堡镇撒门小学校长,过去,村里女童的入学率一度不足30%。近年来,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支持下,村里女童入学率已经达到100%。

  从2003年起,国家逐步推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惠及40多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和近1.5亿名学生。2008年9月1日,又实现了全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加快发展,一个个里程碑的背后映射出的是中国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目前,我国人口中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19亿人,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强国必先强教。2010年7月,中央在北京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后,中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绘制了未来1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从2007年起,农民也和城里人一样开始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

  仅在2008年,全国就有6600多万城乡居民感受到国家提供的这种温暖。进入2009年,一项新的重大惠农政策出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开始,预计到2020年将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目标。

  中国社会保障的覆盖群体正在逐步扩大,向着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迈进。

  天下和,民心安。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与创新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

  近年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化解社会矛盾,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强调必须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在一项项重大举措中,中国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力度不断加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开始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生活的写照。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会议科学回答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

  在这次大会上,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写入党章。【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同期声】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正将中国这艘东方巨轮导向风正潮平的新天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 2010-2013 mobile48365365党总支

通信地址: 北京东燕郊206信箱 邮政编码:101601

紫光阁
中直党建网
求是理论网
理论武装在线